2018年4月26日,“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在京港地铁14号线北工大西门站站内举行大赛启动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伙伴教育基金会等各相关单位,以及参赛师生代表出席了活动。
京港两地青少年“智”造心中理想地铁列车 畅想轨道交通未来发展
本次“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面向北京、香港两地在校中学生,分为初中、高中两个年龄组别,通过创意设计、制作装配、操控地铁列车模型三个项目的比赛,展现选手的创新能力,加强青少年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其关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并促进两地中学生之间的交流。
大赛于4月26日启动,其中北京赛区将于5月4日至6月11日报名,学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通过京港地铁官方微信(京港地铁BJMTR)参与报名并进行作品申报。在此期间,京港地铁将组织报名的学生代表及老师到地铁车站、车辆段等地铁运行区域及幕后进行实地探访,并会邀请京港两地地铁车辆专家开展培训,于6月12日至6月22日进行专家初评。另外,香港赛区为邀请赛,7月12日京港两地中学生将在北京参加现场决赛及颁奖仪式。
本次大赛邀请教育、交通及物联网等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委,设置了近十个奖项,获奖团队、个人及其辅导教师将于8月受邀参加京港两地“中学生地铁创新科技交流营”活动。在为期6天的“交流营”活动中,获奖师生将进入港铁和京港地铁参观、学习,了解港铁成熟的运营理念以及京港地铁精细化的管理。部分优秀获奖作品还有机会在京港地铁目前所运营的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的车站中展示。
学生代表展开地铁体验 参加主题挑战赛为大赛热身
活动当天,来自北工大附中英才分校的25名学生代表在地铁14号线北工大西门站内,展开了一场地铁体验。来自京港地铁的车辆专家带领学生深入地铁车站,讲解地铁列车的关键部件,加深学生对于地铁列车的了解。
此外,学生们组队进行地铁主题挑战赛,通过地铁车辆常识、地铁站内安全出行标识、地铁安检设备设施等内容的问题挑战,增进了对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的了解、提升了安全出行意识,也为参与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热身。
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以前只做过飞机模型、汽车模型,一听到有地铁列车模型大赛就报名了。“因为平时上下学都会坐地铁4号线,感觉非常准时、方便,也很好奇地铁是怎么运行的,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探秘地铁,并且把对地铁的创意和想法表达出来,也许未来有机会坐上自己设计的地铁列车。”
现场的带队老师表示,此次大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将平时学习的科技知识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对轨道交通和城市未来发展的期待相结合,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才华,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
机器人担纲主持尽显科技范儿 “双子星”闪耀点亮创意旅程
本次大赛,京港地铁“邀请”虚拟语音机器人担纲启动仪式主持人,并与真人主持互动,营造充满未来感、科技感的现场氛围。各合作方代表共同通过机器扫描掌纹,点亮启动装置“创意双子星”,激发并汇聚城市轨道建设创新能量,启动本次大赛。而在未来的三个月内,京港两地中学生将通过创意,共同构想城市轨道交通未来。
京港地铁还在启动仪式现场设计、搭建了一个三角形“隧道”,“隧道”内设3D全息投影,地面上的轨道会随着乘客行进的步伐幻化出绿植、鲜花,寓意通往未来美好城市的路上,京港地铁与乘客一路前行。
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邵信明表示,我们为青少年搭建“地铁”领域科普教育平台,贯彻国家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思路,希望能够促进青少年对于城市交通、城市发展的关注和认识。同时,发挥京港地铁作为两地合作企业的优势,促进两地青少年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向来自地铁以及科技教育领域的专家学习的机会。更希望能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为基础,启发青少年才智,为行业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创新思维。未来,京港地铁将继续秉持“以客为先”的理念,在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生活服务的同时,不断推动各类地铁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活动,打造现代城市的出行空间,推动沿线社区的发展。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智慧交通建设已经深入到首都交通的方方面面,为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北京市交通委持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工作,希望借助此次“科技大赛”,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情与创新激情,将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相互结合,共同为建设首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建设智慧交通贡献力量。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表示,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支持北京科技中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此次,与市交通委、市港澳办、京港地铁等单位共同合作,希望通过充分发掘、利用各自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开拓视野,锻炼创新思维、树立城市发展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共同推进首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激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