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人
乘客平安回家过年就好
本报记者 魏 薇
见到京港地铁高级行车调度管理员林晨时,他刚下夜班不久,已经超过20个小时没有合眼,但是青春帅气的面庞上还看不出疲惫。
从第一天的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再到第二天的晚上8点半到第三天的早上8点半,像这样的白班和夜班,他每4天就会轮到一回。在他看来,自从选择“地铁人”这份职业那天起,也就意味着和普通上班族的节假日“say-goodbye”(说再见)。同时,每一个节假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挑战。“我们必须更加严密谨慎,保证列车安全,并且提供更好的服务。”
他所在的工作部门叫运营控制中心,是地铁的“中枢”和“大脑”,负责指挥地铁列车的运行,制定抢险应急方案,并对线路运行的电力供应、环境控制、客流变化、设备运转等多方面进行统一监控。每天接打几百个电话,并且需要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对突发情况做出反应。对于其培训部门来说,来自“中枢”的每个电话都是指令,因此他这个岗位经常被称为地铁运行的“指挥家”。
2014年春节对这个年轻小伙子来讲有些刻骨铭心。春节前夕,林晨经历了奶奶的离世。“奶奶一手带大了我,这个打击对我特别大。其实当时特别想留在亲人身边,即使不说话也好。” 但是他不想影响其他同事,仍然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不过,以往都是给奶奶打电话问好的他,选择了给曾经的号码发了条短信。
除夕夜当天,为了让白班同事早点回家过年,夜班同事们都提早接班,并且带上自家的招牌美食和饺子。一桌子菜,只不过一次只能一个人过去吃,哪个人的菜就代表那个人在现场。“虽然能够听到外面的鞭炮声,但是我们一刻都不能松懈。”林晨说,“晚上最后一班列车结束运营,返回厂段时正是家家吃饺子看春晚的时候,但是我们处于关键的正线停电和受理施工阶段,绝对不能出错,必须保障接触网或接触轨完全断电后再让施工人员进入区间。”不过,收车后他会向仍然坚守在岗位的同事说一句“我是行调林晨,给您拜个年”。
2015年除夕夜,他仍在岗位上度过。
和林晨一样,京港地铁14号线乘务管理员李悦和司机李晓傲也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春节。
“开地铁和开车有什么区别?”
“区别那可大了去了,就像进入时光隧道一样,需要时刻注意观察。”李晓傲说,列车上有两千多乘客,他从来都不敢有一刻的松懈。上班前,每一名司机都需要做酒精测试、体温测试,确定精神状态正常,进行培训,抄写行车注意事项,拿好司机包,并且绝对不能迟到。在每站站停的30—45秒的间隙里,他还需要做出一系列动作。“确认哪侧门开放、打开车门、确认安全门全开、走出司机室、关上车门、确认安全门全关、确认出站信号机开放、确认缝隙无异物、走进司机室、确认发车、再次确认信号机开放、确认道岔……”如此之多的程序,他每站都要重复,一天下来要做上千个步骤。
一般来讲,开完一圈线路后,司机会小休15分钟左右,到了饭点会有约1个小时吃饭时间。“大家都是一起叫的外卖,但是不可能一块儿吃,一般吃上的时候都已经快凉了。”李晓傲说。
李悦掌握所有司机的情况,并且负责安排他们的轮值工作。“我们都是白班夜班倒,为司机准备行车备品,统计行车数据,排查隐患,并且对司机进行培训和总结”。一般来讲,除夕夜当天,当司机们仍然在线路上运行时,他会细心为大家准备好饺子,等待收车回来的司机一起吃顿团圆饭。不过大家也都是匆匆吃完就回公寓,抓紧时间休息,为第二天的第一班地铁做好准备。
“说实话,我很少会注意到乘客手里是否拿着年货,或者自己是否失落,因为一切注意力都在保障列车行车安全上了。”李晓傲说,“只要他们能够平安回家过年,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层的玻璃落地窗向一层指挥大厅望去,会看到北京所有地铁线路运行情况的巨型显示屏。不同的线路就像五线谱,象征地铁的指示点则像流动的音符。正是由于像林晨、李悦、李晓傲这些地铁人的奉献和努力,所有的乘客才能够安全回家与家人团聚,迎接春节,迎接春天,继续又一轮的季节交替,再次奏响“春天交响曲”。
乡村医生
越是春节越不得闲
本报记者 叶 琦
随着羊年春节临近,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的王金成又开始像往年一样,进入了忙碌模式。在外打工的村民,外地求学的孩子,已陆续返乡跟家人一起过春节。村里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东家找来拿点药,西家找去输点液,一大堆的事情都等着他去做。
王金成是一名,自大专毕业后成为乡村医生以来,行医已整整20年了。他对全村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可谓如数家珍,谁家老人得了高血压,谁家的小孩易患感冒等等,都再熟悉不过了。而村民一旦有了大病小患,想到的也都是王金成。
因为看病准确,治疗便宜,就连邻村的村民也都慕名而来。行医这么多年来,王金成虽成了鸡鸣村有名的村医,却从未收过出诊费。至今,还有10多年前村民欠下的医药费1000多元,而王金成对此也早已抛在脑后。
当年王金成是自愿选择留在家乡做一名乡村医生的,如今已是南岗镇上村医中的骨干力量,深受当地村民的爱戴。说起和村医结缘,却是来自他一段儿时的记忆。有一年初秋的深夜,王金成突发高烧,由于交通不便,他的父亲只能背起王金成,徒步前往5公里以外的一家医疗室,来回用了整整3个多小时。这给幼年的王金成留下深深的记忆,他暗下决心要做一名乡村医生,再也不让老百姓为看病而奔波。
在王金成的记忆中,做乡村医生这些年,他似乎在家没吃上几顿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也没睡过几个通宵觉。乡下不比城里,卫生室也不比城里的大医院,乡亲们无论大病小情,不分白天、黑夜都可能找他。而王金城也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接到病人求助,都会随叫随到。
有时他刚刚端起饭碗,还未吃上几口,便有人打来电话,他就匆匆放下碗筷出诊。大半夜,常常是睡得迷迷糊糊,便听到自家大门被“咚咚”敲响。春节也和往常无异,反而越是春节越不得闲,不是这家有人头疼脑热,就是那家大人、孩子闹肚子。
对此,让王金成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大年三十的晌午,刚放完鞭炮的他,正要坐下陪年迈的老母亲吃一顿团圆饭,口袋里的电话又响了起来,“刘德祥晕过去了,赶快过来看看吧!”“你赶紧拨打120,我现在就过去。”撂下电话,王金成看一眼老母亲,转身拎起急救箱,跨上电瓶车,往老刘家中赶去。
老刘一直患有高血压,王金成对此了如指掌。一路上,他坚持把车速放到最快,生怕耽搁一分一秒。由于老刘所住的张郢庄内的道路坑洼不堪,王金成索性放下电瓶车,捡起急救箱便往老刘家中飞奔。经过前期及时的用药处理,为突发脑血栓的老刘争取了转诊的宝贵时间。
回到家中,王金成看到饭桌上的碗筷依然摆放得整整齐齐,丝毫未动,顿时心头思绪万千,凝望着老母亲,说出一句“都怪做儿子的不好”。老母亲对此也早已习惯,只微笑着说:“生命大于天,能帮到就好。赶紧再去放一盘鞭炮,我们好好吃一顿团圆饭。”
经过这件事后,王金成在感念家人理解的同时,更加细心对待每一位村民患者。眼看羊年又要到了,他说:“春节期间,许多打工回家的村民,因聚会喝酒、熬夜,再加上吃油腻食物,易导致肠胃不适。针对这些往年春节发生的症状,我已在几天前就备下了各种应急药品。”
快递员
过完年回家也不错
本报记者 左 娅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晚上5点半,庞涛一个人吃过晚饭,溜达到公司。庞涛是万象物流北京分拨中心的一名卸车员。再过半个小时,就是他的上班时间。这天是春节假期的第一个夜班。
“我们公司15号放假,14号晚上不用值班的都回家了。我今年过年不回家,留下来值班。”庞涛说,虽然部分员工照常放假,可公司今年春节并不歇业,“今年我们的电商客户春节照常营业,我们就照常送件。”因为早就商定了不回家,妻子上个月特地带儿子来北京看爸爸,又赶在春运高峰之前回老家了。
快到上班时间,同事们陆续来到公司。为了给另一半一个惊喜,有位年轻同事上班路上买了玫瑰花,准备半夜下班带回家。原本各自低头看手机的同事们,一见玫瑰花就热闹起来,聚拢来开着玩笑。
“车来了!”不知谁一声吆喝,哄闹的分拨中心一下安静了,同事们立刻回到自己的岗位,忙了起来。庞涛的任务是把车上的快件搬到传送带上。他埋着头干活儿,不一会儿脑门就沁出汗来。
春节前的北京,乍暖还寒,特别是夜晚,在户外不穿羽绒服是抵不住的。可庞涛还是把大衣脱了,只穿一件毛衣。尽管如此,还是出了一身汗。一车快件,1800个大大小小的纸箱纸袋,庞涛和另一个小伙子,全部卸完用了不到50分钟。
“上个礼拜开始,快件量就逐渐减少了。今天的件量就是平常的1/3。”庞涛说,春节假期上班挺好,工作轻松很多,收入还高一些,“春节加班公司给补贴,干一天相当于平时干两天,能多挣点钱。”
庞涛2009年加入快递行业,以前也曾春节不回家过年。“入这个行当的时候就知道会这样,只要有人网购,我们就不能停。不过春节不回家也有好处。春节回家火车票又难买,我们农村过个年还不少花钱。”庞涛说,“等过了年我们春节留下加班的还有倒休,我到时再回家也是一样。”
为了让留下来加班的员工除夕夜不会感到太孤单,公司领导决定当晚请大家吃年夜饭。“听说会买些鸡啊鱼啊的,然后我们用电磁炉煮东西吃,可能还会包饺子。大家一起做饭一起吃,应该挺热闹的。”
又卸了一车快件。12点刚过,庞涛就可以下班了。“过年快件少多了!”庞涛再次感慨,“大概大家都回家过年了,顾不上网购了。”虽然嘴上一直说“过完年回家也不错”,但看得出,对能与亲友团聚的春节,庞涛还是有些向往。“领导说了,今年留下值班了,明年就保证让我们踏踏实实回家过年。”庞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