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你读书的身影真美

“对某些人来说,文学就是一种免疫力。”在豆瓣《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相册中,豆瓣网友“向北向北”在一位女乘客在车厢内阅读《骆驼祥子》的照片下面这样写道。“向北向北”真实姓名是朱利伟,她的本职工作是一位出版社编辑,朱利伟在通勤地铁上拍摄读书人已有两年多,定格下1160个阅读画面。

4号线上的读书人  京港地铁供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疫情未退,地铁上的读书人在书籍中汲取力量。朱利伟发现,疫情期间地铁上看文学作品的更多了,也有很多人在为延期的考试做着准备。相对宽松的车厢内,读书人更容易被发现了。

两年多前,朱利伟在上班地铁上,看到一名男子在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她正好也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怕上前搭话会打扰对方,于是默默拍下了读书人的照片。仿佛是一个开端,此后她开始留心北京地铁上读书的人,利用通勤时间捕捉阅读镜头。

4号线上的读书人  京港地铁供图

有人问,“你坐的是阅读专列吗?我怎么没看见那么多读书人。”朱利伟说,当你关注某个现象、某一群体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容易碰到,如果细心观察,每节车厢都有读书人。

今年疫情期间,复工后的朱利伟仍然选择地铁上下班,让她惊喜的是,即使戴着口罩、一次性手套,仍然阻止不了读书人在地铁上阅读。在朱利伟记录的“地铁书单”上,有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社科经典,还有一些内在成长、职业技能提升的实用书籍,以及一部分考试辅导类书籍。

4号线上的读书人  京港地铁供图

“疫情期间,我看到读纯文学、经典著作的人更多了,跟疫情当下社会关注反差很大。也许因为城市生活节奏放缓了,人们有时间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类型。另一方面,文学作品有治愈人的力量,在特殊时期,人们可以在书籍中汲取力量。”

朱利伟还发现,疫情期间读世界通史、国际关系这类作品的人也多了。3月的一张照片中,一名戴着口罩的男乘客低头翻书,读的是《普京传:他为俄罗斯而生》,朱利伟在照片下写道:“在书中,我们关注自我,我们也理解世界。”“全世界在疫情面前就是一个村,地球村发展生存要全世界努力。”朱利伟还观察到,地铁读物中对创业、产业的关注也多了起来,比如看到有人在读《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精益创业》等。

疫情期间,许多地铁上的读书人都让朱利伟感动。虽然许多考试因为疫情延期了,但是不少人仍在利用通勤时间“啃”考试书籍。在她的相册中,有人在看会计资格备考书,有人在为英语考试背单词,一位备考企业人力资源四级考试的长发美女读书的侧颜收获了许多粉丝点赞。

“我在用‘微信读书’”“我用喜马拉雅听书”“我用每天用kindle看电子书,什么时候来拍拍我呀?”豆瓣上,朱利伟常能收到粉丝的私信“求抓拍”“求偶遇”。“虽然通过移动终端线上阅读,没有捧着纸质书更容易抓人眼球,但不可否认,地铁上这部分阅读群体还是很庞大的。”朱利伟说。

今年27岁的“北漂”殷澜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高峰期的4号线人太多了,纸质书不好打开看,我习惯用手机在线阅读。”三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殷澜发现了京港地铁“M地铁·图书馆”项目的宣传,扫描主题车厢上的阅读二维码后,就可以在线免费阅读或者听书,推荐的电子书籍和有声读物也都很对她的口味。“每天上下班在地铁上有一个多小时,看看书听听书,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

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介绍,“M地铁·图书馆”是由京港地铁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发起的大型公益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通过设立站内图书馆、打造图书专列、主题车站、开展线下主题互动活动等形式,向乘客推荐不同主题的经典著作,并实现优质电子图书的在线全本阅读,“方便乘客利用碎片化的出行时间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地铁这一出行空间更具人文气息。”

截至目前,“M地铁·图书馆”线上图书阅读量42万人次,且在逐年上升。据国家图书馆提供的书籍统计,最受欢迎的“地铁读物”为中国古典文学、世界名著及知名畅销书作家的作品,比如《正能量》《小王子》《诗经》等,这些书都是当期推广书籍的“流量担当”。

“近两年,读者对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阅读热情逐渐升温。”邵信明介绍,今年春节期间,“M地铁·图书馆”推荐的《诗经》单本书获两万余次阅读点击量。同时,亲子教育类书籍的阅读量实现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