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山西等多地近日迎来了新年第一场雪。中央气象台1月6日继续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在接下来几天里,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有大雪,其中秦岭山区、河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雪。专家表示,受寒潮影响,沈阳、北京、济南、上海等地气温有可能创下或接近20年来的新低。
雨雪纷飞,寒风呼啸,大江南北一起喊“冷”。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最冷”冬季?气象专家们依据统计数据,自有其科学解读。但鉴于新冠病毒仍在肆虐,疫情严峻叠加罕见低温,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个冬天非同寻常。
目前疫情形势的确难言乐观。据河北省卫健委2021年1月7日最新通报,1月6日0—24时,河北省新增51例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石家庄市报告50例(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邢台市报告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黑龙江也于7日通报,黑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爱辉区新增一处中风险地区……
疫情还在发展,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另一个事实是,雨雪和低温让人束手束脚,却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效率。一方面,随着气温的降低,无论物品还是环境,其沾染病毒以后,病毒的存在时间更长,相对来说传染性也就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气温越低,人们越倾向于在封闭、温暖的空间中活动,因此容易造成人和人之间的相互感染。
极端天气对抗疫的不利影响远不止于此。1月6日,大连普降大雪,一群身着防护服的人共同推着一辆载满物资的三轮车在漫天大雪中逆风前行,照片迅速在网络上刷屏。原来,在大连海洋大学,因雪天道路湿滑,运送防疫物资的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师生志愿者们冒着风雪,用三轮车装载防疫物资,一步一步推行,送到每一个学生宿舍。而在许多低温地区,24小时值守的防控人员就像战士一样,冒着风雪挂着冷钩也在坚守着阵地。
这样的一幕幕让人感动。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恪尽自己的职守,才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也才让大家坚定一种信念:再难的冬季也会过去。
感动之余,类似场景也在提醒人们,极端天气大幅抬升了防控的难度,这也意味着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条件更为艰苦,其付出也更多了。如果说坚守岗位是他们的义务,那么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也当责有所归。有媒体呼吁,抗疫遇上寒冬,低温作业劳保盼“升温”,这个应该有!
极端天气不但对抗疫不利,还将一些民生问题凸显了出来。暖气供应能不能确保?天寒地冻,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之后,后勤保障能不能跟上?低收入等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原本较低,现在极端天气的降临又给他们带来了多大影响?……对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来说,其中的任何一件都不能轻忽。
抗疫、防寒,如何让一个都不失守,检阅着地方政府的态度和能力,也在考验着社会的凝聚力。《北京日报》报道,早高峰期间,京港地铁在地铁4号线西红门站一处进站口外设置了一溜儿暖炉。西红门站是一座高架站,工作日日均客流约为7万人次,其中最大的进站口临近多个公交车站及居民区,设置暖炉可以让乘客在出行途中多一分温暖。一处看似不起眼的改善,就这样赢得了舆论的热烈好评。只要考虑周全、重视细节,这样的故事相信会越来越多。
而在政府部署之外,如何吸纳更多力量为抗疫、防寒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也是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有之义。
在寒冷的冬天里,爱心和信心就是火焰。冬天终将过去,春天绝不会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