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起,京城将新添一处欣赏艺术佳作的移动美术馆,它便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京港地铁联合运营的公益项目“4号美术馆”,央美也成为国内首家参与运营地铁美术馆的艺术高校。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4号美术馆”展陈的全部为央美美术馆展品复制品,而且展区内还会有专人负责管理。
“好的艺术品就该拥有最高的曝光度,而地铁无疑是不错的载体。”王璜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对美术馆留下点儿印象,有机会再到真正的美术馆欣赏原作。
与央美美术馆同步展画作
“4号美术馆”开张后,具体会展示哪些作品无疑是公众最为关心的内容。王璜生介绍,无论是展品资源,还是相关的文字介绍以及活动支撑,都将由央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来牵头协调。每一次展出的作品或介绍文字,都将执行与央美美术馆同样的标准,“你可以把它看作为央美美术馆的一种延伸”。
“‘4号美术馆’展陈内容基本与央美美术馆保持一致,要么同步,要么展出央美美术馆刚刚闭展的作品。”央美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工作人员宋亮负责两家美术馆的具体对接事务,他介绍,“4号美术馆”展陈空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选出的“6+1”个车站空间,另一部分为两列列车的全部车厢。
据了解,两列列车每次会以喷绘的形式各悬挂40件作品,每两个月轮换一次。宋亮透露说,参与首秀的40件作品目前已在喷绘制作中,一半为意大利著名画家沙梭的作品;另一半属于馆藏品,其中既有刚刚闭展的“北平艺专油画精品展”的作品,也有靳尚谊、詹建俊青年时代的油画。
与只能陈列展品的车厢相比,车站空间则提供了更多种可能。“6+1”个车站分别为:4号线上的菜市口站A口、灵境胡同站C口、动物园站A口、人民大学站B口、北京大学东门站C口、圆明园站以及地铁14号线上的园博园站。宋亮介绍,这些站台是通过区位、客流量、视角视线等多个参数指标遴选出来的,每个站台空间都将摆放一台大型视频呈现设备,用以播放央美美术馆制作的美术馆宣传片等内容。
专人在地铁里发艺术知识卡
以地铁作为传播艺术的载体,其实早已有之,著名艺术家袁运甫创作的壁画《天文纵横》已经在地铁2号线建国门站静立近40年。然而,到底有多少行色匆匆的乘客会关注到这些艺术品,它们是否达到了提升公众艺术欣赏水平的预期效果?“公共空间的使用,一方面延展了美术馆的边界,一方面也对策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王璜生看来,除了保障所呈现艺术的品质,还得重视艺术品的展示效应,即不能一摆了之,要有专人管理。
宋亮笑言,打“4号美术馆”开张之日起,他将开始全新的生活——游走于望京地区的央美和4号地铁线两端。他介绍说,他会定期查看这座容量远超央美馆的新馆内展品摆放情况,遇有损毁就要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修补或做出调整。此外,他还将向行走的乘客免费发放各类艺术知识卡片,既有关于展陈作品的,也有央美美术馆自己制作的美术史方面的图文。“我们应该让公众感受到这是一家美术馆,而不只是一个敞开式艺术空间。”王璜生说。
将向市民征集动态影像
在宋亮的工作安排表上,还有不少颇有意思的互动活动,比如,乘客把在“4号美术馆”内欣赏到的作品上传至微博,然后@央美美术馆公共教育,即有机会获取他们发放的小礼品。此外,央美美术馆还将号召乘客收集身边的小艺术品,由央美美术馆出面予以互换。王璜生透露,今后将以“在路上”、“行走的人”、“行走”等为主题,策划一系列互动活动,诸如向乘客征集摄影作品、动态影像和微短文等,然后在视频呈现设备上予以展示。
据了解,“4号美术馆”还会向市民征集公共装置作品。届时,美术馆会给出一些命题,吸引公众参与,可以做成壁画,也可以是装置。“我们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优秀美术作品,对美术馆能有一点印象,最终能走进美术馆。”王璜生说。
记者手记
移动的艺术普及
提及中国的美术馆,不少人会感叹整体发展得并不好,还有人甚至纠缠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命题,有人认为美术馆没有做好,是因为美术馆文化没有建立起来;有人则认为大众基础没有做好,所以导致美术馆做不好。
撇开争议不论,一项数字揭示了目前国内美术馆与公众相关联的窘境。由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幼儿艺术素养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23%的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去看美术展览,与国外小孩频繁进出美术馆观看艺术史上的伟大作品迥然有异。在国内,不少美术馆只是艺术家的美术馆,或是艺术史的美术馆,而没能成为公众的美术馆,或许,以“移动”、“便民”为特征的地铁美术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